人文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双创团队“鱼籽小分队”赴杭州、义乌开展互助养老系列调研

【来源:  编辑:潘珂佳  时间:2025-02-17  浏览:

2月14-15日,人文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双创团队“鱼籽小分队”聚焦“互助养老”主题,赴浙江杭州、义乌多地开展调研,深入探索城乡互助养老创新模式,以“技术赋能+文化创新”为双轮驱动,围绕互助养老这一核心从乡村德治积分体系、城市智慧养老技术、社区邻里互助机制等方面展开实践研究。

2月14日,在浙江义乌城西街道何斯路村,团队访谈了村党支部书记何允辉,了解该村“功德银行”运行机制。在该村,村民善行被量化为“国事”“村事”“家事”三级积分,积分可兑换生活物资或宅基地审批优先权,目前已推广至全国 400 多个村庄。何允辉强调,“功德银行”所倡导的“好人好报”理念,是对西方契约精神的一种东方智慧补充,通过“精神鼓舞+物质回馈”的双重激励策略,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与内在动力。调研活动结束后,团队成员深受启发,积极探索将“功德银行”理念融入“银龄互助帮帮团”项目,探索构建代际互助的新模式。

2月15日,在杭州市湖滨街道幸福邻里坊和浙江金色年华养老产业集团,团队访谈了益优公益教师初子涵和金色年华总经理魏得时。幸福邻里坊经改造后通过特色活动促进邻里互助,积极探索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的服务模式,成为社区治理创新的标杆。而在金色年华集团,团队了解到,该集团正利用前沿的毫米波技术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数据,并通过无人机实现药品等必需品的快速配送。团队亲身体验智慧养老产品,探讨“服务创新+技术赋能”融合路径,为“银龄互助”项目注入科技元素。

“鱼籽小分队”通过城乡对比调研,揭示了互助养老“中国式创新”:乡村以“功德银行”为代表的德治积分体系破解资源短缺;城市依托智慧技术提升服务效率,以邻里坊激活社区内生动力。团队指导教师表示,从何斯路的“道德资产”到杭州的“智能关怀”,基层治理中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实现了有机融合。未来,团队将进一步优化“银龄互助帮帮团” 模式,探索城乡经验互鉴,为老龄化社会提供青年方案。


(拟稿:人文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 俞孙楠 张嘉乐 唐宇  审核:宣王威)


上一条:生物环境学院召开2024年度党总支民主生活会
下一条:学院开展开学前校园安全检查

关闭

Copyright @ 万象城allwincity官网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-BinG百科 All right reserved.     浙ICP备15003512号-1

中国浙江诸暨市浦阳路77号 邮编:311800